王忠昆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今年,我省第十六个“政务公开日”的主题为: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目的是通过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促进透明履职、依法行政,更好的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全市政府系统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始终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以政务公开为常态,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积极推动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以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精准化。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市政府工作规则》,依法有序公开决策过程,确保其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事前论证,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法定程序,健全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和双向互动式公开制度,除规定依法不予公开的事项外,应当充分吸纳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强化事中跟踪,用好各类公开平台,全面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实时关注和梳理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建议,系统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动态调整政策执行方向,确保偏差得到及时纠正。强化事后追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对不依法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及公众公布处理结果,切实让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成为密切政群关系的纽带。
以公开促进政务服务优质化。严格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改善法治环境。强化权责公开,全面厘清各级政府、各部门职能边界,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制定权责清单,在公开平台予以公布,扎实做好“立、改、废”等工作衔接,实行动态调整更新,切实解决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强化政策公开,深入开展“三保三送”活动,及时做好安全生产、惠企纾困、疫情防控等政策解读、答疑推送,保障市场主体和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免申即享”。强化服务公开,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专项行动,继续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只提报一次”等便民便企事项,依法做好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开,强化“好差评”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约束,真正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以公开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公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要把公开透明体现在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真正让执法成为鉴别好坏的“试金石”。强化制度执行,按照“谁执法谁公开”原则,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公示等制度,借助政府门户网站和融媒体中心渠道,集中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依据、程序、监督途径和执法结果等信息,全面压减自由裁量和执法腐败空间。强化正负激励,坚持顺推和倒逼“两手抓”,对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公正执法和破坏执法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全力形成社会引领效应和威慑效应,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强化活动组织,立足各自职能特点,开展普法大讲堂、开门评法和线上互动解答等活动,用敢于公开、愿于公开的主动,面对面公开执法内容,展示执法成果,动员全社会协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开展。
以公开促进监督功能集约化。公开是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的“阳光杀毒剂”。要坚决用好公开手段,不断强化监督功能,切实让“杀毒剂”更有力、更有效。拓宽公开渠道,坚持“老方式+新平台”并用,在借助传统媒体公开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搭建新平台、开辟新路径、拓展新功能,确保公开事项点、线、面同步公开,强化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大公开力度,紧盯被监督的焦点,对中央环保督察、自建房安全整治、安全生产大排查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项目招引、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就业稳岗、惠企纾困、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在遵循国家保密规定前提下,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真正让群众看清楚、了解透。严格公开管理,建立全链条审核把关机制,对拟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时限,由部门初审、分管领导复审、主要领导把关,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避免造成行政分歧和负面舆论影响。
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市政府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创新举措,尚政善为,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全力赢得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奋力推动鞍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